我们为什么推崇秸秆炭化还田?
我们总说秸秆炭化还田好,并根据现实情况说明了一些问题,之前我们一直都说的是秸秆炭化还田的原因,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秸秆炭化还田。
近些年农户为了追求增产高产,谋求高收益,多用或滥用化肥、农药及杀菌剂、除草剂的现象日益增多。虽然带来了部分经济效益,但是严重破坏了土壤环境,引发了土壤板结、酸碱失衡、病虫害越发严重的种种弊端、甚至引发植株不明原因的枯萎、凋亡.....
于是,很多善于经营,眼光长远的农户,觉察到当前的土壤状况出现了问题,农业高产的根本源于土壤具备的优质特性,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认同。伴随着农业信息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深谙市场经济的商家们也同步快速应对,于是市面上各种五花八门的土壤调理剂、改良剂横空出世,行业乱象丛生搞得农户们无所适从.....
既然土壤需要改良,就必须明白一个问题,“改良土壤”意味着什么?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了有机质含量,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事实是増施有机肥的重要作用是为了补充土壤碳元素,换句话讲改良土壤就是补碳。于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土壤缺碳的真实危害:
植株早衰
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有一定的趋性,这样可以刺激根系生长,但土壤缺有机质保水能力会很差,养分向根部传导信号能力减弱,致使内部刺激不足;土壤微生物是根系生长的外部刺激。因为微生物所需的碳源不足,导致根系微生物减少,根系就失去了外源刺激。土壤缺少了能被根系和微生物利用的水溶性有机碳,就直接造成根系衰弱、老化,甚至植株凋零死亡。如果有充足的有机碳,植物生命力会增强,生长周期得以延长从而达到稳产、高产;反之,植株就早衰,就减产。
减弱植株抗性
一般植物或作物在受到病虫侵扰时,会释放出一些物质,可使病虫害知难而退;当植物组织受到损伤,也会产生“愈伤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为有碳元素的存在,有效碳越多,这些物质的反应会越强烈,这就是为什么弱株比壮株容易得病的原因。
缺乏根部供应有效碳,不但养分积累少了,而且防抗病害机能也随之减弱,这是植物发生病害的内在原因。可以说:缺碳是植物的百病之源。
造成土壤板结和农药残留
土壤中农药残留越多,就越会造成病害,如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或土壤补施足量的有效碳,这些危害是可以减少,甚至被解除的。
碳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可解决土壤板结,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性增强;它更是良好的解毒剂,残留的农药通过氧化和光分解作用,其药性会被减少,得到碳元素补充而重新繁殖起来的微生物会“吞食”这些残留物质,从而减轻或完全解除这些危害。
导致化肥负作用扩大
土壤板结原因是有机质缺失,而并非使用化肥。但这并不是说化肥对土壤板结没影响。有机质缺失,化肥对土壤板结的作用就更加明显。而有机质含量增多,化肥利用率就大大提高,残留于土壤中的硫酸根、氯离子、亚硝酸盐等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成分,丰富土壤微生物等多重作用,使土壤可达到连年耕作。
因此,土壤问题的症结就是缺失碳,改良土壤的目的就是要补充有机碳,从而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最直接有效的能源供给。而秸秆炭化还田,所做的就是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