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
前几天,习大大考察了我国东三省之一的吉林省,谈到了保护黑土地的问题,并誉名黑土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将黑土地比喻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对其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那么黑土地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获得如此夸赞并成为国家领导人口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呢?炭行家在此给大家做个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黑土地?
黑土地被广大群众学者称之为大自然给于人类的天然宝藏。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适合植物生长,肥力好,产量高。并且像东三省一样这么大的黑土区,全世界只有四处。论珍惜程度确实非常稀罕。
黑土地与其他地块相比,好在哪里?
1.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目前都在3%-10%之间,如果是刚开垦出来的土地,有机质可能达到15%,但是其他土地,一般都在2%左右,黄土地只有寥寥的1%左右。
2.黑土的产量高。黑土地有世界粮仓的美誉,听上去有些夸大,但是它的确撑得起这份赞美,就加拿大来说,它的黑土面积只占了2%左右,主种小麦和油菜,但是它的小麦不仅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量出口国外,我国就从加拿大进口了很多小麦。再说俄罗斯,黑土面积大概7%,其中有不到一半是被开垦出来的,但是就是这部分黑土地,却占了俄罗斯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
3.黑土的营养结构更加全面。黑土中的炭是组成黑土的一个重要元素。它的孔隙可以聚集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达到保水保肥的效果;可以疏松土壤,使土壤松软透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激发根系活力;可以吸附钝化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有效保护根系;平衡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等作用。
黑土地损耗严重。
黑土地每年因各种原因被流失,据相关调查,由于垦殖指数高,黑土平均每年流失0.3-1cm厚的土层,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40年左右,黑土地将不复存在!失去了东北黑土地的这块天然宝藏,对于我们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每自然生成1cm厚的黑土地将需要200年以上,而我们仅1年就要流失掉0.3-1cm,这巨大的比例反差,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因此,更需要我们弹精力竭地保护黑土地尽可能少的受到伤害,。
同样是稀缺资源,同样是濒临灭绝,保护黑土地已经迫在眉睫,政府也颁发了各种保护政策和实施措施来延缓和减少黑土地的流失,“耕地中的大熊猫”这个名头,就这样诞生了。
黑土地作为珍贵的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对象,但是不仅仅是黑土地面临破坏,我国其他的耕地损坏的程度也不容乐观,连年的化肥使用量不减反增,化肥使用的多了,作物吸收的就多吗?是,也不是。用的多,就算吸收的比例一样,量上去了,吸收的自然就多了。但是浪费的也更多了。施用的化肥农作物通常只能吸收30%,其他都流失到土壤里,经过雨水等冲刷之后,会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肥力下降就会造成减产,农户们就加大化肥使用量,量越多,地越贫瘠,由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目前严重到很多村庄里比较浅的井水,都不能喝了!浅层水质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减肥减药是当务之急必须提上日程的工作!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棘手,政府也开始政策性干预,下达指令,要求减肥减药,还要保证不减产,这可太难了。要想达到减肥减药不减产,唯有一条路可走,土壤改良!
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气候等原因,土质高度贫瘠,土壤微红,是所谓的氧化土。但是他们那里却出现了小区域的黑土地。亚马逊黑土从何而来?通过学者对土壤调查分析后,发现其中土壤中的成分比较复杂,人粪、炭、农作物残留以及动物的骨头残渣等。其中炭是其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我们根据多年的持续不断地研发以及和日本专家组的技术合作,推出了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这种方式来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的同时,还能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仅改善了土壤,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了不良影响!可是,秸秆炭化还田究竟价值几何?可否真正解决土壤问题?请关注后续我们的土壤改良专题报道。